教師在讀什么書?應(yīng)讀什么書?
幾年前,《中國教師報·教師成長周刊》的幾位記者、編輯深感讀書之于教師的重要、必要和迫切,開創(chuàng)了“十本書”這一欄目。
“十本書”始于2017 年元月,如今,教師成長周刊將這些讀書中的佼佼者所列的書單及推薦文字集結(jié)成冊,編成《書擇十本》一書。以下是我為本書所作的序言。
教師個性化書單的意義
日前,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社長、《中國教師報》總編輯雷振海先生給我來信說,《中國教師報·教師成長周刊》“十本書”欄目已經(jīng)開設(shè)了三年,發(fā)表了一批優(yōu)秀中小學教師的讀書文章,準備結(jié)集《書擇十本——20位教師的閱讀私語》出版。因為我多年來一直倡導教師閱讀,希望我能夠?qū)懸黄蜓浴?/span>
我讀了全書,深受感動。書中的作者大多是耳熟能詳?shù)睦蠋?,是老師中的讀書人。在許多讀書的媒體和專欄上,我們也經(jīng)常同框出現(xiàn)。作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,和他們一起倡導教師閱讀,用他們的故事激勵教師閱讀,責無旁貸。
正好,這兩天在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劉伯根先生的大作《出版行思錄》。其中談到,理想的國民閱讀,應(yīng)該有三個榜單:暢銷書排行榜、常銷書排行榜和個性化榜單,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。三個榜單中,我們對于第一個暢銷書榜單過于重視,而對于后兩者,尤其是個性化書單,是不夠關(guān)注的。
暢銷書,就是受市場追捧熱門書籍。書的價值不一定很高,很多可能也是過眼云煙,但是仍然不能小看暢銷圖書排行榜的作用,因為它會“對閱讀活動產(chǎn)生引導和塑造作用,成為培養(yǎng)公民閱讀趣味的重要抓手”。
常銷書,“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文化精華的匯集,是人類經(jīng)歷長期的選擇,披沙揀金,留存下來的‘干貨’?!彼裕瑢δ男┘瘸dN又暢銷的著作,應(yīng)該引起特別的注意,也是各類推薦書目最應(yīng)該關(guān)注的。
個性化書單,就是具有私人性質(zhì)的個人推薦書目。我認為,私人性質(zhì)的書單,尤其是文化名人的個人書單,不僅為我們走進這些人提供了一條路徑,也為向公眾推薦好書提供了一個選擇。很多真正的好書,正是通過文化名人的私人書單,從他們的書房走進公眾的視野的。
雖然我們這本書中的老師還談不上是什么文化名人,但他們大多數(shù)都是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。他們的成長故事本身就是讀書的最好代言,而他們讀過的書,也正是屬于這類個性化書單。
雖然書中老師們的書單不完全相同,但無非是三種類型,職業(yè)認同、專業(yè)發(fā)展和視野拓展。
職業(yè)認同,解決的是教師成長的動力問題,如有好幾位老師共同推薦的《教學勇氣》,就屬于這一類,她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教師職業(yè),理解教育本質(zhì),理解人性。
專業(yè)發(fā)展,解決的是教育過程中的技術(shù)問題,如有老師推薦的《給教師的建議》《靜悄悄的革命》等就屬于這類,她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兒童、理解課堂、理解教學、理解父母等。
視野拓展,解決的是我們的胸襟與情懷,哲學與價值,眼界與思維方法大問題,有教師推薦的《給青年詩人的信》就屬于這類。
這些書,本來屬于書中教師們的個性化的榜單,但是仔細看,出來不妨學科類書籍外,大部分圖書還是具有很大的普適性的,不妨可以作為我們一線教師選書讀書的一個參考。
我曾經(jīng)說過,沒有閱讀,就沒有教育。沒有專業(yè)閱讀,就無法造就真正的教師。希望我們的中小學教師,能夠像書中的這些老師一樣,多讀書,讀好書,成為一個快樂的讀書人,幸福的教書人。
(朱永新: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、全國政協(xié)副秘書長)
“長安街讀書會”理論學習平臺出處